iMeet③ | 麦家:文学让内心更丰满,科学让世界更简单
《解密》《暗算》《风声》……一本本耳熟能详的长篇小说出自他之手。麦家创作的故事充满悬念和神秘感,被译成30多种语言,除了惊心动魄的情节和缜密的逻辑,更有人性的复杂和命运的曲折,其中《暗算》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;2014年《解密》被英国《经济学人》杂志评为“全球年度十佳小说”;《解密》《暗算》还入选了“企鹅经典”文库,是迄今中国仅有的两部收录该文库的当代小说。2019年,麦家重新出发,创造了本年图书市场上超级火爆的《人生海海》,获得了莫言、王家卫、高晓松、董卿等众多大咖的推荐。
当文字遇到数字,当文学遇到科学,会有什么样的火花?从文字的诞生到科学化的使用,再到密码的演变和发展,麦家先生从文字与数字的关系出发,从他的角度谈了谈文学与科学的关系——
兴趣与坚持
麦家:“为什么我11年被退稿17次,一直坚持在写,坦率的说,因为我没有其它爱好,没有其他事做。我原来也是学的理科,我上的是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,现在叫解放军信息大学。进去的时候兴致勃勃,出来的时候全班倒数第二名。因为我志不在此,放任自由之后发现我的兴趣原来在文学上,于是我就开始写小说。
写小说也不是那么容易,尤其写《解密》这样的小说更难,首先要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和密码的基本常识,情节可以虚构,故事也可以虚构,但知识无法虚构。种种原因,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退稿。那时候真是灰头土脸,写一个东西怎么写也写不出来。”
但人总是要找事做,这个小说某种意义上就像一棵树,它种在我心里,它活了,有感情了,扎到我的心里去。就算拦腰砍断,季节一到还会冒出新芽。”
说者无意,听者有心。麦家说的是文学创作,台下的师生却听出别样意味。每天风雨无阻前往实验室,屡屡失败却始终执着前行,靠的不也是最初的那份兴趣、那份初心?文学创作与科学探索的热忱,此刻在这个小小的报告厅里交织在一起。
离开舒适圈
麦家:“为什么要宣布不写谍战,大家知道因为我的《暗算》之后,中国当代商业谍战剧应运而生。然后这个类型的电视剧里充满了嘀嗒的电波声,出现了很多的跟风者。那时候我写谍战题材的小说写得很快,因为我已经有套路了,有经验了,有这些知识储备了。只要我写出来以后,真是一个章节也可以卖高价。有时候你只要在上面看一看,提个意见,然后就可以署名,但是我不愿意做这样的事。
人性有一个弱点,就是容易掉到糖罐里面不出来。我那时候比较警醒,还要拼一拼,我就从糖罐里爬出来,我说要离开谍战题材,写写非谍战的东西,然后就写了《人生海海》。当告别谍战后,我一直在思考,想寻找一个什么题材,一找就找了三年,一写就写了五年。我觉得真的不要在舒适区过生活,你们也是一样。”
快与慢的哲学
麦家:“每天写500字是一种说法,它是一种仪式。某一天如果我的状态特别好,写了1500字的时候,我反而会怀疑这些写的东西,去迷恋那500字,因为这似乎是一种暗示,一种质量的保证。
现在写得快的人太多了,但是如果速度提起来,思想就这么一点点的话,最后就会注水,这样的作品读者最后肯定要厌倦了。读者读你的文学作品,最后还是要读一种对人生新的看法,对世界一种新的判断,这种东西归根到底还是要用慢火熬出来。
写得快了,就像一棵树,长得快的树往往不能当栋梁,只能搭个工棚,因为质地不密。有些树长得特别慢,比如黄花梨,20年才长这么大,所以它的价值特别高。同样的道理,写作慢本身也是一种优点,要学会去欣赏它。”
找到真正的快乐
文学总是向内的,照亮你的内心。你想要内心的一种丰满,那我觉得可能文学更滋润你。你想要身体更强大,世界更简单,那科学可以帮你。
希望你们去发明有光明,没有阴影的东西。
生活就是走投无路的时候,还是要没路找路。